城市河道防汛特征水位划定技术
发布时间:2021-10-18 10:00:02任务来源:
技术领域:防灾减灾
技术来源:自主研发。提出了城市河道防汛特征水位(警戒水位和保证水位)划定方法,为防汛管理者和社会公众直观获悉水情态势提供重要支撑。
技术原理
根据具体河道防洪特点,综合应用数理统计和数值模拟方法确定河道防汛特征水位,并同时考虑了与调度预案的衔接等因素。首次提出了北京市市河道警戒水位设定原则:山区有堤防河段,采用开始漫滩偎堤的水位;山区无堤防段,采用洪水普遍出槽漫滩水位;平原郊区有堤防段,采用漫滩临堤水位;平原郊区无堤防段,采用滩唇高程或滩地平均高程;平原城区河段:大部分为地下河段,以20年一遇设计水位为基础,综合考虑排水口、观景平台、下拉槽等设施高程分段进行调整;在确定河道防汛特征水位设定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考虑闸坝分布和水系联通关系,进行主要行洪排涝河道分段处理。
技术特色
(1)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河道防汛特征水位。分别针对流域主干排水河道和城区排水河道的特点,在划定范围内的河段划分的基础上,开展各段范围内相关防洪特征数据的统计分析,系统评价不同河道水位条件对防洪排涝隐患的影响。(2)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河道防汛特征水位。针对防汛管理重点关注的河道构建数值模型,计算典型河段的不同重现期洪水流量和水位。采用NASH曲线、河道一维水力学模型等方法进行数值建模,推求不同设计洪水过程中河道沿程水面线变化。(3)该技术采用实地调研与数值建模耦合方法,多方防洪因素综合考虑,适用范围较广,与地区现行的防洪调度预案衔接,合理考虑了重点地区河道与代表断面对防洪安全的特殊要求,将城市防洪安全的多维约束纳入模型的技术指标体系,具有更好的科学性、适用性与合理性。
技术指标
(1)明确提出了对防汛特征水位、水位划定方法、河道分段方案的考量。(2)明确提出了对各个点位警戒水位的统筹考虑和预警。(3)明确提出了警戒水位风险控制的计算,并统筹考虑了堤防、排水口、滨河道路、观景平台。
应用范围及前景
适用于北方地区城市及市郊,包括山区、平原区等大小河流、重点河道、关键断面警戒水位和保证水位的确定。该技术已在北京市防办、凉水河管理处、东水西调管理处、北京市水文总站等单位项目中应用,涵盖23条河道、134个断面、17个报汛站,有效支撑了北京各级单位防汛预案的修订、行洪排涝工程规划建设等工作。该项技术融入北京市流域洪水调度系统,形成了实时态势图,为直观获悉汛情险情信息提供了重要依据。
联系我们
邸苏闯
13699246835/010-68731183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