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流域侵蚀产沙能量机制与精准治理技术
发布时间:2023-11-08 16:04:01任务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技术领域:防灾减灾
技术来源:
技术简介
黄土高原是黄河的主要沙源区,上世纪80年代以来,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对流域水沙过程及其动力条件产生了深刻影响。本项目针对当前流域生态措施格局不均衡、暴雨条件下局部地区侵蚀依然严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亟需提质增效等问题,利用水土保持学、生态学、水文与水资源学等多学科的理论,通过野外调查、室内试验、模型模拟及统计分析等方法,以侵蚀产沙精准治理为核心,揭示了生态建设条件下主要流域侵蚀产沙输移规律,解析了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对流域水沙的作用机制,形成了黄土高原侵蚀产沙关键区的精准识别技术体系,构建了黄土高原流域侵蚀产沙精准治理技术与模式。
主要性能指标
技术特色
1.揭示了流域侵蚀产沙的能量机制。构建了与流域产输沙时空分布相匹配的能量指标(径流侵蚀功率),阐明了水土保持措施分散消减径流侵蚀能量的阻控机理;识别了水土保持措施调控水沙的阈值体系,揭示了流域内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侵蚀产沙的协同调控作用。 2.建立了黄土高原侵蚀产沙关键区的精准识别技术体系。基于能量的流域侵蚀治理关键区识别技术,确定了流域水土流失关键区,明确了侵蚀治理的优先级;发展了基于距离的流域尺度次降雨泥沙来源的相对贡献率计算方法,形成了小流域尺度侵蚀产沙关键区的精准识别技术。 3.完善了黄土高原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精准配置模式。研发了基于能量的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精准配置技术,确定了流域精准治理区,实现了流域系统治理;根据生态措施现状和侵蚀能量分布特征,形成了“能-沙+集约农业/生态观光/生态保护”等小流域协同治理模式,支撑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推广情况
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前后在《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陕西省世行贷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污染治理示范项目》,西安市人民政府《“十三五”期间西安市水土保持规划》等规划或项目所采用;依托水土保持治理重点工程,“能-沙+集约农业/生态观光/生态保护”等小流域协同治理模式在陕西、内蒙、宁夏等省(区)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典型案例
联系我们
负责人:任宗萍
18092105260 /
西安理工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