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感潮内河水系排污口污水的原位生态修复方法及系统
发布时间:2019-05-06 14:41:05任务来源:
技术领域:河湖治理
技术来源:自主研发国家发明专利技术,该专利技术解决的具体问题主要包括:①提出排污量不稳定的排污口污水原位控制和导流技术与方法;②提高载体表面微生物的自动更新效率,有效避免堆叠式载体板结问题;③提高水体原位处理效率。
技术原理
利用半封闭柔性围隔控制排污口污水,在控制区域内形成上层水生植物吸收区、中层好氧反应区、下层缺氧区的高效生物处理系统。有效发挥导流技术、高效微生物载体技术、同步硝化反硝化技术的综合效能,通过物理沉淀、载体吸附、微生物降解、水生植物吸收与迁移转化等途径净化排水口溢流污染。
技术特色
(1)通过弱透水柔性围幕结合岸墙构建导流渠,对排污口污水进行收集、导流。
(2)自动脱膜的微生物载体系统,在载体框底部曝气气体切割和冲刷作用下,实现自动脱膜。
(3)以水体溶解氧(DO)和氧化还原电位(ORP)为信号,控制间隔曝气系统的启闭及曝气强度,形成系统内部连续的好氧-缺氧环境,显著提高脱氮效率。
技术指标
(1)感潮河涌排污口污水原位处理。以《佛山市明窦涌水生态治理示范工程》为例,工程于2013年11月运行至今,系统内部及出水保持稳定,水体CODCr为18.6~35.2mg/L、氨氮为2.72~3.31mg/L、总磷为0.144~0.312mg/L,透明度高于110cm。水质从劣V类提升至近地表水V类标准,黑臭消除。
(2)富营养化水库库湾水生态修复。以《湛江市市区备用水源地生态保护工程》为例,工程于2017年6月运行至今,水体水质保持稳定,总氮为1.1~2.2mg/L、总磷为0.02~0.03mg/L,透明度高于120cm;富营养化综合指数为48.09,整体水质处于中营养水平,水质状态良好。
应用范围及前景
该技术属于河湖水体污染原位治理、水生态系统修复与富营养化水体污染控制等技术领域,有效控制短期内无法实现截污纳管的污染物排放,应用范围包括:①应用于感潮河涌、湖塘等排污口污水的直接净化或就地处理;②黑臭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与水生态修复;③应用于富营养化湖泊或水库库湾等的水生态修复;④应用于分散型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
联系我们
刘晋
13560030408/020-87117188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