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臭河流综合治理系统及方法

发布时间:2019-04-29 11:00:24


任务来源:

技术领域:河湖治理

技术来源:自主研发。


技术原理


该技术是将河道治理分为四大区域:岸边带、排污口预处理区、水质净化区及底部综合治理区,针对不同治理区采用不同技术。根据水体的污染性质,在岸边建立岸边带进行拦截、吸收面源污染;针对排污集中区,构建排污口预处理系统,降低入河的污染物质,克服常规技术无法解决的外源污染无法彻底拦截问题;在水质净化区,合理布置曝气和生态浮床系统,净化水质,曝气采用太阳能或风能,降低运行费用。生态浮床种植美人蕉、旱伞草等水生植物,具体根据当地生物多样性,选择合适的水生植物;根据河道水体透明度及光照情况,在水体底部构建水下森立系统及投加高效微生物菌种,减少内源污染释放污染物质。通过合理的布置,利用其各部分的净化作用,消除水体黑臭,最终在水体中建立了生态平衡系统。


技术特色


(1)该技术能够达到控制污染源、生态恢复、水质净化及美化环境的效果。
(2)该技术能够解决外源污染的问题,克服了传统治理技术需要完全拦截外源污染的问题,只需要将外源污染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3)施工周期短、后期效果长、且无二次污染、投资少、维护方便等特点。


技术指标


该黑臭河流综合治理系统及方法通过将河道治理分为四大区域:岸边带、排污口预处理区、水质净化区及底部综合治理区,针对不同的治理区采用不同的治理技术,具体参考技术原理。该项技术能够显著改善黑臭河道水环境质量,实现水质净化与景观提升的有机结合。通过改善基础环境、恢复水生植物、引导生态系统向草型生态系统方向发展,构建良性循环的水生态系统,达到从根本上改善水质、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的目的。经过该黑臭河流综合治理系统及方法处理,水质由劣五类提高到三类到四类之间,具体指标有DO、氨氮、TN、TP、透明度等,DO保持在2.0mg/L之上;透明度由10cm增加到50~80cm;氨氮、COD、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65%、55%、80%、75%。


应用范围及前景


该黑臭河道综合治理系统及方法能够应用于黑臭河道治理、景观水体净化、富营养化湖泊、河道治理。可应用于消除水体发黑发臭、水体富营养化、恢复生态平衡等水环境问题。
利用该技术对无锡市竹园浜河道进行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工程中,原河道的水质指标DO为1.45mg/L,COD为46.78mg/L,氨氮为4.87mg/L,总磷为0.54mg/L,总氮为6.25mg/L,该河道属于劣五类河道,主要污染是生活污水及面源污染,其中生活污水主要是周边居民生活。采用该技术的一种黑臭河流综合治理系统及方法处理过的河道水质指标明显改善,DO为4.58mg/L,COD为28.28mg/L,氨氮为1.05mg/L,总磷为0.26mg/L,总氮为1.15mg/L,透明度普遍提高,消除了河流黑臭现象,达到地表四类水标准。
典型应用案例:
无锡市竹园浜综合治理工程、无锡市钱桥洋溪河综合治理工程、无锡市吼山浜综合整治工程等。


联系我们

张绍华

13961820991/0510-82703986

无锡金利达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