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红壤在水华蓝藻去除及水质净化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9-04-29 10:58:34任务来源:
技术领域:河湖治理
技术来源:自主研发。
技术原理
该技术采用江西省鄱阳湖区当地红壤、聚环氧氯丙烷二甲胺(PN)和聚合硫酸铁(PFS)以合理配比混合再通过一序列前处理得到聚胺铁改性土壤,并将其用于微囊藻细胞的去除和富营养化水体净化修复。
技术特色
聚胺铁改性红壤组合在蓝藻中的去除结果表明碱性水体和较高的水温环境中聚胺铁改性土壤可以表现出更好的蓝藻细胞沉降去除性能,同时降低土壤颗粒的大小以及提高改性土壤的剂量都能有效提高藻类的去除效率。富营养化水体中的其他污染物(包括C、N、P和有机质等)能够促进聚胺铁改性土壤对藻类细胞的去除。聚胺铁改性土壤配方合理,该材料具备性能稳定,操作简单,对污水中的杂质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同时可以极大程度净化水体中的悬浊物、总氮、总磷等,并且可改善蓝藻水华水体溶解氧浓度。所用材料价格低廉,环境相容性好,对水体无毒副作用,可大规模用于湖泊、河流、池塘等各类富营养水体蓝藻水华危害防治。目前,该技术已经在鄱阳湖部分子湖区顺利通过了野外技术测试,效果显著,对蓝藻的去除效果达到98%以上,并对水体中总磷有较好净化效果。
技术指标
在60mg/L的改性红壤使用剂量下,对野外水华蓝鳌去除结果表明,超过99%的蓝藻细胞被去除,同时水体中蓝藻毒素含量下降了约70%。水中的TP浓度从0.531mg/L降至0.043mg/L(减少91.9%),而PO4-P则从0.022mg/L降至0.012mg/L(减少45.5%);TN减少96.5%(但NO3-N变化不大去除效果不明显)。
应用范围及前景
在截断外源污染负荷的输入前提下,该技术的使用对富营养湖泊、河流、池塘等水体中爆发的微囊藻、颤藻和束丝藻等蓝藻水华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
典型应用案例:
案例1:江西省南昌市艾溪湖湿地公园蓝藻水华治理工程
改性红壤控藻技术(技术来源专利:一种去除蓝藻水华聚铵铁改性红壤及制备方法。ZL.201410701818.6)在艾溪湖森林湿地公园约110亩水域面积中进行了应用实践,其对水华蓝藻具有非常好的去除效率(>90%),并且杀死了大量有毒蓝藻;同时水体悬浮物等污染物质也得到了很好的净化,水体透明度提高了1米以上。极大地提高了湿地公园的景观观赏性,为南昌市民营造了舒适优美的自然环境,增加了湖泊湿地的生态安全性,改善了周边候鸟等动物的生存环境。
案例2:九江市共青城珍珠湖蓝藻水华控制应用示范
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受邀对珍珠湖治理提供了总体方案和技术支撑,特别是改性红壤控藻技术的应用。以改技术为主导的治理技术体系在珍珠湖50亩区域进行了应用,其对水华蓝藻(特别是铜绿微囊藻)具有非常好的控制效果,初步应用后24h透明度由10cm提高到2m以上,并且杀死了大量有毒蓝藻,同时水体悬浮物等污染物质也得到了很好的净化。目前湖区生态景观已经得到极大改善,达到了市民对湖区景观的诉求。
联系我们
戴国飞
15083521245/0791-87606932
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