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下滴灌马铃薯田间土壤水肥气热协同调控机理与关键技术应用
发布时间:2024-10-21 14:38:00技术来源
其他来源 。
技术简介
该技术是创造性地采用气液两相流理论研发的防冰(消除冰荷载) 新技术 。该技术是在气泡 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通过气源系统提供气源 ,供气管路系统输送气源 ,利用升降机构将水下防冰 工作装置布置在水库进水塔 、交通桥桥墩 、 闸门井有效防冰区域内水下特定深度 , 在该区域内的 水下生成符合形成流场要求的连续 、充足的气泡群 , 流场内流动的水不易生成结晶核 (冰核) 或 破坏掉已生成的结晶核(冰核),使该防冰区域内没有结晶核 (冰核) 的水在过冷状态下也不会 结冰 。此方法保证流场区域范围内不能形成冰层 ,解决了高寒地区水工建筑物因受冰冻影响而产 生的严重安全隐患问题 。
技术指标
(1) 覆膜材料为黑色薄膜 , 可以促进大块茎的形成 。揭膜时间为 60d ,适时揭膜可以避免马 铃薯生长后期的高温胁迫 ,有利于块茎形成 。
(2) 西北干旱区适宜的施氮量 (N) 为 135kg/h㎡ , 华北平原地区适宜的施钾量为 340kg/ h㎡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施用农家肥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
(3)灌水可以采用滴灌带正下方 20cm 处的土壤基质势为依据进行控制 ,灌水下限在马铃薯 块茎形成期和块茎膨大期为 —25kpa ,成熟期则为 —35kpa ,滴灌湿润比可以设置为 35% 。
应用范围及前景
适用于高寒地区膜下马铃薯种植区 ,也适用于流场内防止生成冰核的场合 。
马铃薯是对土壤水分和土壤通气性反应非常敏感的作物 , 只有土壤水 、气两相协调 , 才能为 其生长创造更好的土壤环境 。 近 5 年 , 成果在甘肃和内蒙古等马铃薯主产区推广应用 510万亩, 增产 573万 t ,节水 3. 57亿 m³ ,节肥 6840万 kg ,增收 45. 18亿元 ,经济 、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 非常显著 。
将膜下滴灌马铃薯田间土壤水肥气热协同调控机理与关键技术推广应用于我国马铃薯种植 区 ,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改善品质 , 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 实现马铃薯种植的绿色高 效可持续发展 ,应用前景广阔 。
持有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 、扬州大学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单位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17号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水院楼208
联 系 人: 王凤新
联系方式: 13641232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