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型分布式微生物污水处理系统
发布时间:2019-09-02 11:28:28任务来源:
技术领域:
技术来源:全集中城市污水处理模式,根据地形地貌、高程布置和经济社会条件等特征,利用建设的排水管网和提升泵站将城市规划区域内的生活污水输送到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这种模式的运行管理特点是集中式管理和控制,污水处理系统庞杂,对操作管理人员专业素养要求高,设备日常管理和维护保养严格,安全管理、设备维护成本高,实际水量与设计水量偏差较大时,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不足,有机剩余污泥产量高,污泥排放与处置费用高。基于以上原因,自主研发了分布式微生物污水处理系统,以适应不同用户。
技术原理
贝斯采用自主研发的A3/O-MBBR技术,该工艺是在MBBR的基础上通过明晰预脱硝区、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的功能定位,优化污泥回流系统和硝化液回流系统的布局结构,将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接触氧化法的优势充分结合,在降低COD的同时强化脱氮除磷的效果。在缺氧条件下预脱硝区充分去除入流污水和回流污泥中的硝酸盐和氧气,保证厌氧区的严格厌氧环境,使得聚磷菌在厌氧区中释放磷的效率大大提高,确保其在好氧池的吸磷效率相应得到充分提升,通过将硝化液回流至缺氧池强化反应器脱氮能力,进一步实现贝斯一体化设备对氮、磷的高效去除能力。
技术特色
(1)分布式微生物污水处理系统按照居住密集程度、村庄分布、地形地貌将城镇划分为不同区域,通过配套铺设局部污水管网将每个区域内的小区或村庄的污水进行收集,因地制宜地采用管网收集,管网长度短,且无需提升泵站,投资和维护成本比大型集中污水处理厂要低很多。 (2)人员管理与运行维护方面,分布式微生物污水处理系统规模小、建设灵活,无需配备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行集中智能化管理,仅需定期巡检即可。 (3)分布式微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在末端保障方面就有明显优势,不需要配套设置化验室及在线监测设备,主要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工艺稳定运行,保障各站点出水水质达标。 (4)与大型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相比,“分布式微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具有规模小,便于选址,建设方式灵活,建设周期短,施工难度小,管网建设及运行管理投资低等优点。因此,“分布式微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应广泛应用于城镇、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通过缩小污水收集半径,有效节省管网投资,在满足乡镇片区污水处理配套设施要求的同时,实现污水处理的投资成本最小化和处理效率的最大化。
技术指标
(1)乡镇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单台最小处理规模 30 吨/天,装机功率仅有 0.99KW,单台最大处理规模 650 吨/天,装机功率 16.82KW,运营费用 0.4~0.6 元/吨,能0.3~0.5KW·h/m³,处理后的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一级 B 排放标准。(2)分户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采用发泡保温设计,应用 HDPE 环保材料,地埋时间可达 50 年以上。单台设备日处理规模 0.6 吨/天,运行费用低至 0.3 元/天,年耗电 158 度左右,年电费 60~100 元,运行费用低,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 B 标准。 (3)农家乐、小客栈污水处理设备单台设备最小日处理规模 0.6吨/天,单台最大日处理规模 25 吨/天,运营费用 0.4~0.6 元/吨水,可实现有机污泥近零排放,排泥周期为 6~12 月/次,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 B 标准。
应用范围及前景
(1)分布式微生物污水处理系统按照居住密集程度、村庄分布、地形地貌将城镇划分为不同区域,通过配套铺设局部污水管网将每个区域内的小区或村庄的污水进行收集,因地制宜地采用管网收集,管网长度短,且无需提升泵站,投资和维护成本比大型集中污水处理厂要低很多。 (2)人员管理与运行维护方面,分布式微生物污水处理系统规模小、建设灵活,无需配备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行集中智能化管理,仅需定期巡检即可。 (3)分布式微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在末端保障方面就有明显优势,不需要配套设置化验室及在线监测设备,主要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工艺稳定运行,保障各站点出水水质达标。 (4)与大型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相比,“分布式微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具有规模小,便于选址,建设方式灵活,建设周期短,施工难度小,管网建设及运行管理投资低等优点。因此,“分布式微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应广泛应用于城镇、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通过缩小污水收集半径,有效节省管网投资,在满足乡镇片区污水处理配套设施要求的同时,实现污水处理的投资成本最小化和处理效率的最大化。
联系我们
刘芳芳
18810642630/010-58440213
北京中水润德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固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