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廊道立体式自然化生态修复技术工具箱

发布时间:2024-10-18 17:34:00

技术来源

       国家计划 。

技术简介

       在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整体性概念模型和三流四维连通性模型理论基础上 ,遵循生态系统 自设计 、 自修复原则 、生态系统完整性原则 、 自然化原则 , 以构建具有蜿蜒地貌形态的 自然平原 河流廊道为主线 ,包括河流纵向 、横向 、垂向的河流生态修复三维措施体系 ,形成“ 河流廊道全 覆盖 、纵向  横向  垂向三维立体式 ”成套技术 。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河流生态廊道平面形态布局与 适宜宽度确定技术 、土工材料复合生态护岸技术 、植生式挡土墙生态护岸技术 、硬化河床基质条 件重构技术 、仿生式多组合生态净水堰技术和多单元岸坡型湿地水质净化系统等 。

技术指标

     (1) 削减率 。高效多单元岸坡型湿地水质净化系统 、仿生式多组合生态净水堰技术可将水体 水质 NH3      N等浓度下降 20%左右 , 总磷浓度下降 40%左右 。

2) 稳定性 。生态护岸技术有助于提升岸坡浅层土体的凝聚力 、抗剪强度 , 提高岸坡整体稳 定性 ,生态岸坡与素土岸坡相比 ,其稳定安全系数最高可提升 7. 87%

     (3) 渗透系数 。通过重构底质减渗层 ,渗透系数达到 1×10—6cms

应用范围及前景

       适用于由于人类活动引起中小河流渠道化 、河流水系阻隔等问题需要进行生态修复的中小 河流 。

基于生态水工学理论方法 ,遵循“ 协调发展 、生态完整 、顺应 自然 、适度引导 ” 的原则 , 在 充分发挥生态系统自修复功能基础上 ,在河流地貌形态 、岸坡防护 、水质净化及生态文化景观等 方面采取适宜的工程措施 ,提升河湖系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 同时使已经人工化 、渠道化的河 流廊道恢复原有的 自然特征 。该技术在生态水网建设 、河湖生态复苏 、 中小河流治理和健康美丽 河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前景 。


持有单位: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单位地址: 北京市复兴路甲 1

联  系  人: 张晶

联系方式: 1352042129101068781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