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流低水位运行污染底泥修复技术
发布时间:2024-10-21 09:12:00技术来源
其他来源 。
技术简介
该技术针对城市河道底泥污染严重和水生态恢复困难的问题 ,通过改善河底光照强度 、溶解 氧 、温度等环境条件 ,激活底泥中硝化 反硝化微生物的协同作用 ,促进了底泥中 C/N/S污染物 的去除 , 同时营造洲-滩-槽多元生境 ,构建完整食物链 ,恢复生物多样性 , 实现底泥自然修复和 浅水型生态系统重构 ,解决了河涌“ 返黑返臭 、久治不清 、水生态不完整 ” 和底泥难处理的问 题 。技术特点: 一是低水位运行改善泥水界面的溶解氧 、光照 、温度等 , 实现了“ 硝化反硝化协 同 ”修复底泥 ,促进碳氮硫污染物同步去除 。二是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强化了低水位运行河涌的 底泥修复效果 ,实现了尾水资源的变废为宝及有效利用 。三是基于“ 先泥后水 ”模式 , 实现底泥 由“ 源 ” 到“ 汇 ” 的转变 ,成为实现上覆水污染净化的“ 天然污水处理厂”。
技术指标
(1) 河涌上游水位保持在 0. 3~0. 5m ,下游保持在 0. 5~1. 0m ,最高水位不超过雨水口 。
(2) 低水位运行 3 个月 , 底泥中 NH4(十) N、TN、还原性硫化物去除率分别 >80% 、 60% 和 85% 。
(3) 上层底泥 ORP由 —180mv提升至 40mv 以上 ,持续稳定地维持底泥好氧环境 。
(4) 尾水强化低水位处理后 ,30d后底泥 AvS去除率 73% ,氨氮去除率 85% 。
(5) 低水位运行后 ,河涌水生植物和鱼虾恢复率分别为 90%和 60%以上 , 鸟类等回归 ,形成 完整的食物链 。
应用范围及前景
适用于具有生态基流 、污水处理厂尾水补水且能够实现低水位运行的河道污染底泥的低碳 修复 。
该技术在低水位运行河涌修复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成果已在广州市 100多条河涌进行了推 广应用 。 目前 ,该技术在山区性或者可实现低水位运行的河涌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 在后期 河涌水生态系统自然恢复方面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
持有单位: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单位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寿路80号珠江水利大厦
联 系 人: 陈高峰
联系方式: 15920179188、0208711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