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森林系统净化技术

发布时间:2019-05-06 09:09:09


任务来源:

技术领域:水环境与水生态

技术来源:自主研发。


技术原理


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在充分调研特点水域生态本底状况的基础上,因地制宜设计不同生态类群的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净化系统,并利用微生物调控系统综合进行水体生态净化,构建健康、稳定、持续自净的水生态系统。该技术在保证水质的情况下,既节约了能源,同时能够有效地防止水体再次受污染或水质恶化,能够使水质维持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V类及以上,对景观水体的氮磷去除效果明显。 


技术特色


为实现预期生态目标,依据水体现状和水环境容量等数据指标,以水生态平衡为原则,构建“以沉水植被为先导,以生产者为主导,消费者和分解者和谐共处”的持续自我净化的“草型水生态系统”。
生产者构建,从深水区的茎生草、到浅水区的基生草,再到滨水区的浮叶植物和挺水植物,形成类似陆域乔灌草搭配的错落有序的植物系统;消费者构建,通过自然或计划性地引入与环境相宜且互有协同效应的底栖类动物、肉食性鱼类和碎屑食性鱼类等水生动物来完成;分解者,引入适当的微生物种类,完成将水生植物死亡碎屑和动物排泄物等进行分解过程,最终形成符合自然规律的“水生森林生态系统”。
新建的水生森林生态系统可以充分利用生物间的协同作用、营养关系和食物链关系等进行有效运作,取得水质净化目标、水体资源化和景观效果等综合效益。


技术指标


(1)水质指标:本技术在景观水体、河道中应用对水体中营养物质起到较好的去除效果,通过施工前后水质检测指标对比,通常治理后水质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氮比治理前提升1~2个等级。
(2)感官指标:本技术实施应用中水体感官逐渐改观变佳,水体透明度可提升至80~150cm,甚至清澈见底。


应用范围及前景


本项技术适用于景观水体生态净化、人工或自然湖泊生态构建和修复、湿地公园建设、生态浮床构建、各类市政河道生态整治和修复、农村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生态农庄清洁用水生产、养殖场尾水深度净化处理、中水深度净化回用等方面。典型应用案例:“上海之鱼(金海湖)”生态护岸工程景观水体水质净化处理、“世茂佘山庄园水系”工程、上海辰山植物园景观水体水处理工程、合肥高新区柏堰湖生态湿地建设工程等。


联系我们

王丽卿

15692165276/021-51601616

水生森林系统净化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