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载体生物膜水体修复技术

发布时间:2019-05-06 09:38:06


任务来源:

技术领域:水环境与水生态

技术来源:自主研发。


技术原理


(1)活性载体生物膜水体修复技术,首先对水体氮污染进行脱氮修复,将原水中微生物进行筛选、驯化,分离出具有高效脱氮能力的硝化菌株,进行培养繁殖。
(2)将分离的菌体依附于载体上形成生物膜,该载体由适宜微生物生长繁殖材料制成,经过菌体的培养形成生物活性脱氮载体,同时在体内形成好氧区、缺氧区和厌氧区,使载体具有丰富的生物相容性,能与不同生长速度不同种群的生物在生物膜中形成较为稳定的生态体系,保持长期的生物活性和生态平衡。
(3)载体可以满足不同种群和生长速度的生物在载体膜中形成稳定的生态关系,使活性载体生物膜技术在降低氨氮同时对有机物、磷等污染物质都能有效去除。


技术特色


(1)活性载体生物膜水体修复技术使用可以根据水体情况进行实施应用,使用方便灵活,可将活性载体充填于网袋、流动糟、格栅、氧化沟、塔式柱中,载体安装方式可采用漂浮、悬挂等多种方式,使载体与水体接触并与水处于相对流动状态。
(2)活性载体生物膜水体修复技术在对水体进行脱氮修复的同时,并通过载体上逐渐形成的微生物群落,有效的去除水体中的氮和有机物,同时对水体中的磷也有明显的降低作用。
(3)活性载体生物膜水体修复技术,技术稳定可靠、效果显著、操作简便易于管理、工程造价低且不造成二次污染。
(4)活性载体生物膜具有自我修复能力。


技术指标


本生物脱氮活性载体在氨氮为8~10 mg/L时去除率>90%。用该载体与污染水接触并使水处于相对流动状态,注意水体的含氧量、pH值、温度变化。活性载体用量按氨氮浓度和处理水量计算。


应用范围及前景


河道、湖泊、水库、养殖等水体修复与治理。已应用于潘家口入库河流氨氮控制集成示范工程等。海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使用了该公司活性载体生物膜技术用于“蓟运河中上游污染控制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项目中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置,通过现场数据监测表明:本产品具有较高的污水处置能力,能高效降解氨氮、总磷、COD、总氮等污染物,并能在污水装置中能迅速投入使用,非常简便,工程装置维护费用低,同时具备自我修复能力,后期维护费用低,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联系我们

刘春建

18611151750/025-52225980

南京鼎盛合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