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库消涨带水土生态修复技术

发布时间:2019-05-10 15:02:25


任务来源:

技术领域:水环境与水生态

技术来源:2005年,深圳市面临城市缺水、水体污染、水安全保障三大核心水问题,市政府提出“水环境恢复、水资源保障、水安全保障”三大水战略措施;同期,水利部提出将水源地保护作为全国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2006年,深圳市水务局将饮用水库水源保护林建设纳入全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点并开展前期规划设计工作,2010年全面开工建设。由于消涨带修复处于技术难题,因此,2010年市水务局要求暂不全面开展水库消涨带治理,仅在部分水库进行试点工作。2012年,深圳市三洲田水库选取了三个典型地块,采用了本技术进行消涨带生态修复。2015年,三洲塘水库、红花坜水库、上坪水库选取了6个典型地块,应用了此技术。


技术原理


该技术以系统论、生态修复理论为基础,利用水土保持学、植物生态学、林业生态工程学等,对深圳地区水库消涨带现状及生态特点进行分析,认为恶劣的库岸土壤环境和稀缺的两栖植物品种,是导致修复困难的核心因素。技术体系从水库消涨带可修复范围论证、水库消涨带类型划分着手,针对水库实际运行高水位和低水位及上下各2m高差范围提出了消涨带水土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并提出了“6类整地+6种两栖植物群落”的修复模式,采用工程辅助措施营造岸坡植被生长的土壤环境,选择适生两栖植物进行造林复绿,提出了“生物修复+工程辅助”的修复模式,以实现库岸造林的高成活率和植被的高覆盖度。


技术特色


消涨带水土生态的修复与水库运行水位频变、立地现状类型、适生树种选择、岸坡土壤环境四方面具有着密切的联系,技术给出了①消涨带范围论证;②消涨带类型划分;③适生水陆两栖植物选择 ;④营造适生的土壤立地环境。


技术指标


根据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查新中心(国家一级科技查新咨询单位)提供的《科技查新报告》(报告编号:J20131702)查新结论:“本技术所提出的水库消涨带范围论证方法、采用生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辅助的消涨带水土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在国内未见相关研究”,属于创新技术。
根据该技术在三洲田水库的实际推广应用情况,修复后各类岸坡实现了全年复绿,可修复范围植被覆盖度达到95%以上,植被成活率达到了90%以上,保土效果高达97.9%,保水效果也达69.3%。通过消涨带复绿,可年均减少库岸水土流失7.50万t。另外,库岸整体生态系统将逐步得到构建,同时,库岸生物、微生物数量及种类将得到明显增加,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和重建。


应用范围及前景


该技术提出的水库消涨带修复技术体系,包含了“水库消涨带可修复范围论证方法”“缓坡、陡坡、崩塌、库湾” 4类普遍消涨带类型的整地模式及植被修复模式,可分别应用于深圳及华南红壤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坡度的消涨带范围,可实现各类水库消涨带区域植被复绿、水土生态修复,营造长效、稳定的岸坡植被生态系统。消落带植被具有过滤泥沙和面源污染物、保持水土、稳定库岸、保护水质和生物多样性等多种重要的生态功能,并具有一定的景观美学功能;在保障城市生态安全方面也占有重要地位;在防止水土流失、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联系我们

党晨席

13826535992/0755-83072219

深圳市水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