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河流受损生境生态修复技术
发布时间:2021-12-13 15:16:51任务来源:计划外项目
技术领域:水环境与水生态
技术来源:
技术简介
该成果结合河流地貌自然化修复、污染自修复、生态抑螺护岸、河道分带分区修复以及河道内栖息地修复等技术,对河道横向分区进行分带修复,维护河流生态环境多样性。可综合满足防洪、护岸、生态、景观、防污染、控钉螺等多目标需求,可实现河流防洪、生态、水环境、水景观等多目标的综合整治,也可用于长江中下游血吸虫病疫区钉螺的生态防控,控制血吸虫病的传播。适用于中小河流河道防洪、生态修复、水环境改善等。
主要性能指标
(1)保留河道原有自然形态率95%以上;(2)恢复和实现河道断面多样性100%;(3)实现河道分区分带生态治理率100%;(4)实现河道内栖息地修复95%以上;(5)综合满足了防洪、护岸、生态、景观、防污染、控钉螺等多目标需求100%。
技术特色
采用该成果后,可达到河流地貌的自然化修复、污染自修复和生态抑螺护岸、河道分带分区修复以及河道内栖息地修复。
推广情况
已在湖北兴山古夫河县城段的重要生境修复项目、富水河下游防洪灭螺工程、云南省景洪市勐养河勐养坝段治理、景洪市南木冷河河道治理、勐海县流沙河和南开河综合治理、广东省深圳市灶下涌和四兴涌综合整治等项目中应用。
典型案例
案例1:在湖北兴山古夫河县城段重要生境修复项目中应用,在河道防洪安全保障、水生态改善、水环境提升、水景观塑造、防螺灭螺等方面发挥了作用。案例2:在富水河下游防洪灭螺工程中应用,不仅实现了防洪安全保障,也实现了河道综合治理、血吸虫病疫区的钉螺防控。
联系我们
负责人:闵凤阳
/ 027-82829542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