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污染湖泊综合治理技术

发布时间:2021-11-08 13:56:59


任务来源:

技术领域:水环境与水生态

技术来源:自主研发。取得两项发明专利:黑臭型平原河网整体生态修复系统(ZL201510051784.5);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填料的制备方法(ZL201710954281.8)。


技术原理


该技术体系属于污染水体原位治理与水生态系统修复领域。适用于重度污染湖泊的生态修复,由控源截污、水体原位净化及旁路人工湿地等生态修复的各项技术集成而来。该技术体系以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并重,以水体自净能力提升为核心,水质改善为主,兼顾景观提升,集中解决了生态湿地填料问题、底泥污染问题,以及各技术优化组合等问题。通过该技术体系对多种技术间的协调配合进行了以实践为主的检验,对同类问题的生态修复积累了宝贵经验,取得了良好效果,对相应人工湿地填料进行了研制,解决了该技术体系的重要技术突破,使总氮、总磷的去除率更高。技术路线:通过控源截污并设置初期雨水调蓄池,以控制和消减入湖外源污染。在此基础上实施以原位净化为主的湖泊生态修复工程,同时合理利用湖泊周边地块修建旁路人工湿地对湖水进行循环净化。


技术特色


(1)系统有效地集成了控源截污、水体原位净化(生态修复)及旁路人工湿地技术,利用各自优势进行污染湖泊综合治理。(2)水体原位净化采用清水型健康水体生态系统构建技术,通过适度的人工干预,对高等水生植物、鱼类、大型底栖动物等关键物种进行调控,构建以沉水植物为核心的“草型清水”湖泊,提升水体自净能力,恢复生物多样性。(3)旁路人工湿地采用多专利技术集成的人工湿地技术,对湖水实施循环净化。


技术指标


(1)该技术体系实施后的湖泊水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一般水质可由劣Ⅴ类,提升到Ⅳ水质;水体透明度由0.2m以下提升到1.0m及以上。(2)在生态系统改善上,随着水体沉水植物的恢复,及有益鱼类和底栖动物的放养,滨湖生物多样性得以完善和丰富,生态系统得以恢复,水体自净能力提升,富营养化程度得到有效控制,形成较为完善的清水型健康水体生态系统。


应用范围及前景


适用于重度污染的湖泊、河流及景观水体的净化与处理等综合治理。该技术拓宽了生态修复的治理范围,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重污染湖泊的治理难点。自2015年以来,该技术体系应用于重度污染水体水环境水生态类的项目数量达10余项,合同额达20000万余元。主要包括武汉北太子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武汉市桂子湖、牛海海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湖北阳新县网湖水质降磷及水生恢复工程、湖北浠水策湖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湖南常德津市市三湖公园水生态治理工程、湖南岳阳市南湖新区南湖主体及周边水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及技术服务、湖南常德市滨湖公园水体水质改善等工程。典型应用案例:案例1:武汉北太子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自2018年3月,武汉中科水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运用控源截污、水体原位净化(生态修复)及旁路人工湿地等技术集成对北太子湖进行治理,治理面积526000㎡。自运行以来,湖泊生态系统逐步稳定,生物多样性明显提高,水质明显提升,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的目标,且稳中有升,水面和水下景观层次丰富多样,整体治理效果显著。案例2:湖南津市市三湖公园水生态治理工程。自2017年3月,武汉中科水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运用水体原位净化(生态修复)、微生物菌群净化系统等技术集成对三湖公园水体进行治理,治理面积120000㎡。自2017年11月运行以来,三湖公园水体水质整体优于地表水Ⅳ类标准,部分达到了地表水Ⅲ类标准。湖泊生态系统逐步稳定,生物多样性明显提高,水面和水下景观层次丰富多样,整体治理效果显著,获得了周边居民和政府的肯定,成为居民休闲娱乐场所,大大改善了周边居民环境。


联系我们

段昌兵

13528738586/027-87304028

武汉中科水生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水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广州水电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