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矿井水源节约集约利用与生态修复关键技术
发布时间:2023-11-22 11:41:13任务来源:
技术领域:水环境与水生态
技术来源:中国水利学会成果评价
技术简介
成果针对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家需求,系统研究了采煤扰动对河川径流量的影响,建立了全链条用水过程的“跟踪-评价-反馈-优化利用”的水资源动态调控以及面向经济社会与生态“竞争性”的矿井水利用等关键技术,解决了采煤与生态和谐共生的若干难题。
主要性能指标
技术特色
1.研究并揭示了采煤引起降雨-入渗-地下水互补关系转化规律。辨识了采煤扰动区相对未扰动区包气带土壤含水率随降雨入渗速率变化特征;建立了包气带潜水损耗模型,揭示了降雨-土壤水-地下水的互补关系;建立了将地面沉降、地表水地下水耦合的数值模型,实现了采煤扰动对河川径流影响精细模拟和定量评价。 2.提出了“跟踪-评价-反馈-优化利用”全链条用水过程的水资源调控技术。建立了供需方水量水质需求跟踪评价、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优化配置及调控机制;发展了煤矿小循环、园区大循环利用的区域矿井水节约集约利用模式。 3.研发了面向经济社会与生态“竞争性”用水的矿井水利用技术。通过一水多循环利用的科学调度方案,协调和解决了工业用水、片区灌溉用水量与湖泊生态补水量、维持湖泊基本水面面积之间竞争关系。
推广情况
成果为矿区水利技术服务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应用于国家能源集团(锦界煤矿、补连塔煤矿、布尔台煤矿、上湾煤矿、西湾煤矿等)、平朔矿区、陕北矿业等矿井水综合利用与管理,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应用推广前景广泛。
典型案例
联系我们
负责人:张楠
13903852820 /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部水资源管理中心、中国矿业大学、河海大学、江苏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