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站工程生态流量泄放设计关键技术

发布时间:2019-04-29 10:30:58


任务来源:

技术领域: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

技术来源:该技术研究为依托松江河梯级水电站双沟水电站取得的成果。


技术原理


采用理论与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利用导流洞改建增设生态流量泄放、改善无压隧洞急弯段高速水流流态、小流量竖井旋流消能及金属结构优化设计研究。


技术特色


(1)综合消能率达99%,创国内同类工程最高水平。针对双沟水电站特点,将压力进水口、弯道消力池、水平引水段、旋流竖井段、消力池和多级跌水与现有导流洞连接,作为生态流量泄放通道,是国内外首创。
(2)填补了小流量竖井旋流消能研究的空白。首次将竖井旋流消能技术应用于小流量生态流量泄放,为小流量竖井旋流消能应用的第一例,至今已成功地实现了3年7个月超长时间连续运行,是超常时间连续运行的首例。
(3)创造性地提出并设计了无压隧洞内平面急弯段布设弯道消力池,改善弯道水流流态效果显著,有效解决了无压隧洞内弯道高速水流冲击波难题,填补了该研究领域的空白。
(4)首次将弧形工作闸门应用于生态流量泄放的进水口,且孔口面积(1.5m×0.5m)最小。闸门主框架结构为主梁兼做支臂,为国内首创,是长期局部开启的弧形闸门成功应用于工程的典型案例,减缓了弧门小开度长期运行引起的振动,设计研究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技术指标


根据典型工程吉林松江河梯级双沟水电站工程应用,该成果研究、应用过程中,可实现如下技术指标:
(1)综合消能率达99%,创国内同类工程最高水平。
(2)改善急弯段无压隧洞高速水流的方法效果显著,消能率达97%,无压隧洞急弯段不发生折冲水流,水流流态稳定。
(3)水流在涡室内充分起旋,回转水流与起旋水流不发生碰撞,在竖井出口水流旋转仍保持一定的角度,消能率达97%。
(4)将弧形工作闸门应用于生态流量泄放的进水口,减缓了弧门小开度长期运行引起的振动。
(5)消除了大坝下游与厂房间2.5km脱水段对生活用水、水生和陆生生态、景观的影响。
(6)实现了3年7个月超长时间连续行。


应用范围及前景


该成果适用于水电站工程生态流量(小流量)泄放设计,尤其适用于那些因无生态流量泄放设施而需增设的已建或在建项目,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典型应用案例:
该技术成果应用于吉林松江河梯级双沟水电站工程,于2013年建成并投入运行,消除了大坝下游与厂房间2.5km脱水段对生活用水、水生和陆生生态、景观的影响,解决了大坝下游小双沟村的生产生活用水,为原生动植物提供好的生态环境,社会、环境效益显著。


联系我们

陈立秋

15526898695/0431-85092083

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