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枢纽水下结构智能巡检与安全评估系统
发布时间:2021-12-14 09:34:53任务来源:计划外项目
技术领域: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
技术来源:
技术简介
该成果采用多传感器融合的水下定位技术,提出了不同作业模式下浮力控制方法,实现了水下复杂环境精准定位、稳定可达的目标。针对泄洪消能建筑物现场检测中淤积、浑浊、无光等复杂环境特点,采用排淤、水体置换、观测一体化的设计方案,实现浑浊且0.3米淤积厚度条件下毫米级表观缺陷巡检。传感器具备贴底连续巡检作业、水中灵活浮游避障等运动性能,下潜水深达50米。适用于水利枢纽泄洪消能建筑物,如泄洪洞、消力池、水垫塘等水下结构的安全巡检。
主要性能指标
(1)运动性能:具备贴底连续巡检作业、水中灵活浮游避障等运动性能,下潜水深达50米,航向、俯仰自主调节误差小于±0.5°;(2)作业时长:单次连续水下作业时长达8小时以上;(3)动力性能:最大前行速度1.5米/秒以上,抗流性能2米/秒以上;(4)检测性能:适用于0.3米淤积覆盖下的可视化检测,并实现裂缝、磨蚀等损伤自动识别与量化。
技术特色
基于水下机器人智能巡检成果,创建了“巡-检-诊-用”一体化的泄洪消能建筑物巡检评估技术体系;提出了注意力机制深度学习的量化表征方法,提升了裂缝、磨蚀等典型表观缺陷快速智能识别精度;基于水岩耦合和多元信息融合建立了泄洪消能结构安全评价模型,确定了缺陷分类分级及划分标准。
推广情况
已在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枢纽、岷江紫坪铺水利枢纽得到应用,有效提升巡检范围和检测有效性,保障了枢纽防洪、发电等功能的发挥,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典型案例
案例1:在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枢纽应用,累计完成4次水下淤积、弱光的消力池底板约5万平方米的全覆盖测量与缺陷检测,提高了巡检安全性和全面覆盖性。案例2:在岷江紫坪铺水利枢纽泄洪洞应用,针对紫坪铺水利枢纽泄洪洞的洞线形态和断面特征,自主设计研发了一套泄洪洞损伤智能巡检系统,解决了高坝泄洪洞安全巡检的难题。
联系我们
负责人:王皓冉
/ 18810493139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