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监测与评价技术
发布时间:2021-09-28 10:24:52任务来源:
技术领域:水利信息化
技术来源:省部计划,自主研发。发明名称:天然降水分时段自动采样装置(ZL201610154472.1),以及4个实用新型专利。
技术原理
海绵城市建设中不同尺度区域径流减控效果监测技术,包含无电力驱动天然降雨自动采样器、“零捕获”下垫面径流过程水质监测自动采样终端、智能型自动水质采样器等技术和设备。这套技术不仅解决了天然降雨、雨水井、雨污水口、道路雨水径流等雨水难采集的问题,还避免了人工采样的危险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监测评价技术,按照单种措施、小区尺度、排水分区尺度和城市尺度分别建立了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监测方法和效果评估方法,集成了多层级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评价技术,并形成了地方标准。
技术特色
(1)提出了小区、区域、城市层面的海绵城市建设的径流减控综合效果以及各种单项指标的监测方法。(3)研发了天然降雨取样装置、智能降雨取样仪器,可结合不同的市场需求,完成汛期降雨的监测取样。天然降雨取样装置,通过水力驱动对降雨进行自动采样,采集降雨过程中不同时段的天然降雨水样。智能降雨取样装置,可满足城市初期雨水流量大、聚集时间短、水质变化快等特点,仪器的采样间隔设置以秒为单位,每个样品之间可任意设置时间间隔,方便用户研究初期雨水水质状况及规律。(3)提出了小区、片区、城市尺度的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评价技术,对应评估指标、对应分值等,合理划分评估对象的等级。并在北京市双紫园小区、北京未来科学城、丰台区马草河流域等区域开展实际应用。
技术指标
(1)研发的天然降雨取样装置、智能降雨取样仪器,其中智能降雨取样仪器具有可依据径流自动启动、采样径流采样起点捕捉及时、采样过程全记录、运行能耗低等优点。(2)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评价技术:①针对绿化屋面、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地面、植被浅沟、生物滞留槽等海绵单项措施,提出了相应的径流减控效果监测指标及效果计算方法;②适用于单种措施、小区尺度、排水分区尺度和城市尺度的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评价;③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评价技术可用于北京市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的评估,对于北京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应用范围及前景
适用于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监测与评估技术,可用于小区尺度、排水分区尺度和城市尺度的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监测与评估。典型应用案例:案例1:自2016年7月起,智能型水质采样器陆续在北京未来科技城、西郊砂石坑、萧太后河、北护城河、双紫小区和紫荆花园小区等地的雨水径流采样中使用,目前已经完成34台采样器的销售、安装、维护等。该设备采用了雨量、水位双传感器触发启动技术,整个降雨径流过程中完全按照自定义的采样时间间隔自动采集24瓶样品。避免了降雨时间、降雨量等不确定因素的干扰,同时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保证了采样的精确性。该采样设备体积小、操作简便快捷、自动化程度高、维护成本低。解决了雨水井、雨水口、道路雨水径流等初期雨水难采集的问题。案例2:该成果已经转化为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1673—2019《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监测与评估规范》,对开展典型源头减控设施、场地、排水分区、片区、市辖区等不同尺度区域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的监测与评估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联系我们
张书函
13910603735/010-68731921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