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壤坡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

发布时间:2019-05-05 15:05:24


任务来源:

技术领域:水土保持

技术来源:红壤坡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为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承担的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任务书编号:200901049)“红壤侵蚀区坡面水土综合整治技术集成与示范”和水利部科技推广计划项目(任务书编号:TG1141)“南方红壤坡面径流调控与集蓄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研究成果。


技术原理


按照科学试验、合理应用、典型示范、广泛推广的总体思路,以小流域或典型坡面为单元,通过系统提炼梯田、生态路渠、横坡垄作等坡面整治关键技术,形成了前埂后沟+梯壁植草+水平梯田、生态路渠+坡面水系、顺坡垄作+植物篱、生物敷盖+植物篱、高地集雨异地灌溉系统、低丘岗地集雨自灌+提灌系统6大集成优化模式,最终形成了一整套南方红壤坡面整治工程的技术体系。


技术特色


根据南方红壤区地形地貌和土地利用特点,把现有的水土保持措施与坡耕地整治技术相结合,利用径流小区试验和卡口站观测等技术方法,对水土保持整地技术、坡面水系配置技术、农路设施配套技术、植物优化组合技术、水保耕作技术以及相互之间进行组合集成应用。


技术指标


在赣北、赣中和赣南22个县(市、区)150多条小流域开展了推广示范,总面积达1663.95k㎡。推广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到80%以上,植被覆盖率达到70%以上,减沙效率达到75%以上,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应用范围及前景


南方红壤坡地水土流失防治和生态农业综合开发等领域。目前,该技术已经在赣北、赣中和赣南22个县(市、区)150多条小流域开展了技术推广,总面积达1663.95k㎡。
典型应用案例:
案例1:江西省高安市锦北、锦南和瑞锦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实施面积2220h㎡,项目实施后,坡耕地治理度达到100%,整个项目区的综合治理程度达95%以上,土地利用率提升至85%,坡耕地造成的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增强了耕地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养分流失明显减少,土壤肥力明显提高。
案例2:结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对“红壤坡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关键支撑技术”在江西省瑞昌市横港河项目区的横港、赤岗、陡岗、良田畈、九都源、常丰6条小流域开展了系统集成与应用,具体包括坡面微地形改造技术、坡面水系技术、坡地道路系统搭配技术、水土保持植物优化组合技术以及坡地水土保持耕作技术等,总计实施面积2490h㎡。项目实施后,推广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程度达到91.6%,植被覆盖率达到78%,减沙效率达到85.2%。总计实施面积2490h㎡。
案例3:结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对“红壤坡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关键支撑技术”在宜春市袁北项目区的辽市、上源、利田、安莲、新田、南塘、枫树岭等7条小流域开展了系统集成与应用,总计实施面积1877h㎡。
案例4:江西修水县温泉小流域,实施面积360h㎡。
案例5:江西省上饶市石塘水项目区的铅山县庙前、铺前两条小流域,实施面积1970h㎡。


联系我们

杨洁

13870968083/0791-88828186

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