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壤坡耕地农田生态路渠技术

发布时间:2019-04-29 10:55:08


任务来源:

技术领域:水土保持

技术来源:坡耕地农田生态路渠技术来源于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获得的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4780495U)。


技术原理


坡耕地农田生态路渠,主要包括若干生态路沟,其特征在于,坡耕地内侧挖方,坡耕地外侧填方形成向内倾斜的生态路沟沟面(路沟宽度为200cm,生态路沟内斜高10cm),生态路沟沟面上铺设有草被层,生态路沟内侧,沿内侧坡壁方向种植植物篱,所述植物篱沿生态路沟方向种植,所述内侧坡壁与水平面呈45°夹角,生态路沟内侧坡壁和外侧坡壁进行植草生态处理。


技术特色


坡耕地农田生态路渠技术是生态环保型的坡面整治技术,该技术具有几个优点:①成本低、施工简单、见效快;②拦沙截污,减少水土流失和农业面源污染;③路渠一体,既可做田间道路,又可做排水沟,减少农田占地;④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生态效应,便于大面积推广应用。


技术指标


坡耕地农田生态路渠技术是指:针对坡地上的生态路沟,在其沟面上布设草被,并沿其内侧坡壁顺生态路沟方向种植拦截泥沙的植物篱,生态路沟外侧和内侧坡壁进行生态植被处理。其主要技术指标及经济指标如下:
(1)生态路沟比降为3%。
(2)生态路沟宽度为200cm,其内斜高10cm。
(3)生态路沟的内侧坡壁与水平面的夹角呈45°。
(4)典型规模下的单价:30~50元/m,运行费用:100元/亩。


应用范围及前景


适用于南方红壤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和生态农业综合开发等领域。
坡耕地农田生态路渠技术不仅对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维护区域粮食安全、减轻坡耕地水土流失及其面源污染、保障区域饮水安全等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而且对优化我省坡耕地空间开发格局、破解资源环境约束、改善生态景观、促进我省水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该技术在南方红壤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和生态农业综合开发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坡耕地坡面整治技术集成与示范区建立了坡耕地农田生态路渠技术示范区1个,生态路渠技术与沉砂池、蓄水池等配套措施综合保水保土效益十分显著,其减流率和减沙率分别为91.4%和71.5%,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85%以上。
典型应用案例:
红壤坡耕地坡面整治技术集成与示范区。
“红壤坡耕地农田生态路渠技术”在园区坡耕地坡面整治技术集成与示范区进行了小范围推广应用,实施面积8h㎡。数据显示,有生态路渠+蓄水池措施的坡耕地径流深仅为无坡面水系工程的8.6%,而土壤侵蚀模数前者仅为后者的28.5%。该项目实施后,推广区水土综合治理程度达85%以上,减流率和减沙率分别为91.4%和71.5%,坡耕地造成的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耕地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得到有效显著增强,养分流失明显减少。此外,培训基层技术人员300多人次。


联系我们

杨洁

13870968083/0791-88828186

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