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壤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黄花菜植物篱技术

发布时间:2019-04-29 10:55:23


任务来源:

技术领域:水土保持

技术来源:红壤坡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为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承担的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任务书编号:200901049)“红壤侵蚀区坡面水土综合整治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成果。


技术原理


针对红壤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耕地资源退化的科学问题,按照科学试验、合理应用、典型示范、广泛推广的总体思路,以小流域或典型坡面为单元,利用径流小区与卡口站试验等技术方法,对红壤坡面植物篱的品种、带宽及带间距等技术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构建了适宜红壤区推广的农作物顺坡耕作+黄花菜植物篱技术模式。


技术特色


黄花菜植物篱技术是一种红壤坡耕地上低投入、高收益的保护性耕作和可持续利用技术。与其他水土保持措施相比,黄花菜植物篱具有简单易行、投资成本低、可操作性强、高效益等特点,不仅可以有效控制水土流失,而且能起到增强土壤肥力,促进养分循环以及抑制杂草生长等作用,同时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成为山地、丘陵等以坡地为主的地区进行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的一种重要的实践形式。


技术指标


(1)在赣北、赣南县(市、区)建立3个推广示范区,坡耕地治理总面积达15200h㎡,黄花菜植物篱总面积658.35h㎡。推广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到85%以上,减沙效率达到75%以上。
(2)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土壤肥力明显提高、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土地生产率显著提高,产生新增利润268.42万元,人均纯收入增长比当地平均水平高25%以上。推动和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健康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
(3)提高和锻炼专业技术人员15人,培训基层技术人员300余人次,为促进行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应用范围及前景


适用于南方红壤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和生态农业综合开发等领域,在山地、丘陵等以坡地为主的地区进行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等具有广阔推广应用前景。
目前针对红壤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技术多为坡改梯等工程措施,而黄花菜植物篱技术投入较低,不仅可以有效控制水土流失,而且能起到增强土壤肥力,促进养分循环以及抑制杂草生长等作用,同时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在赣北、赣南县(市、区)建立3个推广示范区,坡耕地治理总面积达15200h㎡,黄花菜植物篱总面积658.35h㎡。推广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到85%以上,减沙效率达到75%以上,减沙效率达到75%以上,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产生新增利润268.42万元,人均纯收入增长比当地平均水平高25%以上。提高和锻炼专业技术人员15人,培训基层技术人员300余人次。
典型应用案例:
案例1:修水县红壤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黄花菜植物篱技术推广。修水县温泉小流域对“红壤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黄花菜植物篱技术”进行了示范推广,坡耕地面积6300h㎡,黄花菜植物篱实施面积328.45h㎡。项目实施后,推广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程度达到89.5%,减沙效率达85.4%,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土壤肥力明显提高,涵养净化水源能力改善,土地生产力显著提高。
案例2:宁都县红壤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黄花菜植物篱技术推广。宁都县开展了“红壤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黄花菜植物篱技术”项目成果的推广,坡耕地实施面积3500h㎡,黄花菜植物篱实施面积143.67h㎡。项目实施后,坡耕地治理度达到90%以上,土地利用率提升至70%,坡耕地造成的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增强了耕地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养分流失明显减少,土壤肥力明显提高。
案例3:江西省赣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赣县结合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在黄屋、樟溪、樟木等小流域项目区开展了“红壤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黄花菜植物篱技术”项目的推广,项目区面积5400h㎡。黄花菜植物篱实施面积186.23h㎡。项目实施后,整个项目区的综合治理程度达95%以上,坡耕地造成的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增强了耕地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养分流失明显减少,土壤肥力明显提高,推动了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


联系我们

杨洁

13870968083/0791-88828186

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