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技术
发布时间:2021-11-01 09:27:10任务来源:
技术领域:水文水资源
技术来源:国家计划。该技术成果已在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受水区、河北省地下水超采地区得到了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并已推广至北京、天津、山东、山西、河南等地区,为全国地下水超采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思路与方法。
技术原理
该技术以解决地下水超采问题为目标,形成了集地下水超采问题诊断、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治理目标与布局研究确定、“节”“控”“调”“补”“管”综合治理措施为一体的地下水超采治理技术方法体系,可有效压减地下水超采量,有力缓解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态势,促进地下水水位回升和稳定,涵养地下水水源,保障用水安全,修复生态环境,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技术特色
(1)科学诊断地下水超采状况的超采区评价技术。综合采用水位动态法、开采系数法和引发问题法等方法,综合评价区域地下水超采状况,建立了来水—供水—用水—超采之间的响应关系,为超采治理方案制定和治理成效评估奠定基础。(2)地下水超采治理布局与目标任务制定技术。统筹考虑粮食生产、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合理确定未来发展用水需求,以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约束,提出区域多目标协调平衡的水土资源开发、生产力格局、生态环境承载要素整体配置方案,制定地下水超采治理布局与目标任务。(3)“一减一增”地下水超采治理模式与技术。(4)基于区域实际、实施可能、经济成本、农民意愿等多要素分析,提出强化重点领域节水、严控开发规模和强度、严格地下水管控等“减水”措施,多渠道增加水源供给、实施河湖地下水回补等“增水”措施,形成“一减一增”地下水超采治理模式与技术。
技术指标
(1)建立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技术方法体系,验证了地下水超采评价、治理目标与布局确定、高效节水、种植结构调整、水源置换、地下水回补等技术措施的可实施性和有效性。(2)应用地区地下水超采量大幅压减,地下水回补效果显著,地下水水位降幅减缓,部分地区地下水水位回升。(3)为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为全国推进地下水超采治理、加强地下水管理与保护提供了经验和示范。(4)该技术已在“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受水区地下水压采总体方案”“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及其推广”“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方案”等项目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明显成效。自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通水以来,至2018年年底,受水区城区累计压减地下水自19.1亿m³;河北省2014—2016年试点期间,累计压减地下水超采量26.6亿m³,地下水水位下降幅度明显减缓;2019年,在降水偏枯的情况下,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实施成效显著,新增地下水压采能力8.3亿m³,实施河湖生态补水34.9亿m³,关停城镇自备井和农灌井超过1万眼,京津冀平原区地下水位下降幅度与相似枯水年份相比明显减缓,部分地区水位止跌回升。
应用范围及前景
适用于地下水超采治理、地下水超采区评价、河湖生态补水与地下水回补。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技术已在地下水超采治理领域进行了推广应用,取得了非常好的应用效果,涉及政府部门、设计单位、科研院所等。典型应用案例:案例1: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技术已应用于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组织开展的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工作推广中,治理范围已推广至河北、山东、山西、河南等省份。案例2: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技术已应用于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组织编制的《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受水区地下水压采总体方案》。案例3: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技术已应用于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组织编制的《内蒙古西辽河流域量水而行以水定需方案》。案例4: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技术已应用于水利部规划计划司组织编制的《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方案》中。案例5: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技术已应用于河北省水利水电第二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的“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年度实施方案”中。
联系我们
陈飞
18515021296/010-63206817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