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洪涝灾害风险防控技术体系创建及应用

发布时间:2023-11-06 13:43:38


任务来源:

技术领域:水文水资源

技术来源:江西省水利厅推荐


技术简介


该项目紧密围绕鄱阳湖洪灾风险防控的迫切需求,将自然灾害风险管控理念引入洪灾应急抢险实践,开展了洪涝灾害形成机制、圩堤险情孕育机制、险情处置与防治等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构建了鄱阳湖洪涝灾害风险防控技术体系,有效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主要性能指标



技术特色


1.探明了鄱阳湖洪涝灾害驱动因素、揭示了鄱阳湖洪涝灾害演变规律与形成机制,突破了复杂江-河-湖水文关系物理模型模拟、鄱阳湖容积遥感精准计算、变化水文情势下水位滚动预报与水库调度和应急响应分级等一批关键技术,全面提升了鄱阳湖洪水预报预警能力。 2.首次揭示了复杂水雨工情条件下的鄱阳湖圩堤险情孕育机制,突破了圩堤主要致溃险情物理试验与数值模拟、渗漏隐患综合探测、溃口模拟与水文应急测报等一批关键技术,极大提高了圩堤险情监测精准度与溃口模拟测报技术水平。 3.突破了洪灾态势遥感协同评估、单退圩减灾模拟与评估、圩堤溃决风险评估、险情会诊与分级处置等一批关键技术,创制了成套抢险新装备,创建了渗流控制和防治设计规范,并成功应用于鄱阳湖洪灾评估、险情处置和防治实践。 4.在突破鄱阳湖洪灾预报、监测、评估、处置和防治等关键技术基础上,通过逐年示范应用并不断完善,形成了一批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在国内率先创建了鄱阳湖洪灾风险防控技术体系,实现了系统集成上的重大创新,全面提升了鄱阳湖洪灾风险防控技术能力和水平,取得了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推广情况


该项成果自应用以来,每年汛期通过水情预报与应急响应、灾情监测与评估、险情处置与防治的综合应用,在逐年示范应用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显著。成果主(参)编的国家标准,在全国得到应用。发明创制的应急抢险技术装备在多个省份得到应用。在江西省内,每年通过防汛培训演练、举办培训班,累计培训基层防汛人员达百万余人次;通过网络媒体转载《堤防防汛抢险手册》,阅读量已超1500万次。成果得到各类媒体报道累计40余次。通过线上线下作主题报告20余次,普及人员达1万余人。项目成果显著推动了行业科技进步,有效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极大减少了经济损失和因灾返贫现象,社会和经济效益巨大。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基层防汛人员10万人次/年,极大提高了基层防洪减灾救灾能力。


典型案例



联系我们

负责人:雷声

13767176161 /

江西省水利科学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中铁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江西省水文监测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