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引黄灌区生态系统水平衡机制与综合节水实践
发布时间:2023-11-22 11:35:12任务来源:
技术领域:水文水资源
技术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推荐
技术简介
引黄灌区是宁夏绿色屏障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区。为破解引黄水指标约束和水短缺困扰,1998年以来引黄灌区开始大规模节水,积极推进农业向非农业转让水权,支撑了宁夏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随着引黄水量大幅减少,灌区水循环强度和过程显著变化,对灌区生态系统结构和质量产生深刻影响,如何在保障灌区生态健康基础上,有效挖掘节水潜力,支撑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21世纪以来宁夏面临的重大挑战。面对该问题,项目组发挥区内外团队合作优势,围绕多尺度灌溉与生态系统水平衡要素监测评价、生态水文模型、节水潜力核算、水权转换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10余年持续深入攻关。
主要性能指标
技术特色
1.提出了渠系-灌域-绿洲多尺度用水效率监测评价理论方法与指标体系,突破多级渠系输水效率试验方法和国产遥感卫星监测应用技术,提出了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综合权衡的绿洲用水效率评价新方法,系统揭示了引黄灌区灌溉用水效率及其生态效应的定量规律,为科学评估干旱灌区综合效益提供了新方法。 2.提出了维持灌溉绿洲生态健康的地下水位确定方法,经过大范围试验观测、调查统计和遥感监测,揭示了维持陆面植被健康、湖泊湿地稳定、土壤水盐平衡目标的多维动态阈值,系统绘制了引黄灌区多生态功能系统的地下水位阈值空间分布图,为科学评判绿洲生态健康状态提供了定量化指标和依据。 3.研发了基于耗散-汇合结构的灌区分布式生态水文模型,突破了复杂灌溉绿洲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一体化模拟难题,系统揭示了引黄灌区生态系统水平衡规律及其作用机制。创新构建了临界阈值控制下的灌区多尺度节水潜力核算方法,系统提出了维持引黄灌区生态健康的节水潜力、措施体系及其生态效应。 4.构建了以政府为主导、各利益相关方有效参与的引黄灌区水权转换模式和非完全市场化条件下定价机制,研发了“确权+交易+管理”一体化水权交易平台,创新设计了引黄灌区水权转换制度化方案与保障体系,系统支撑了宁夏水权转换规划、管理和实践。
推广情况
成果出版专著5部,发表论文91篇(SCI/EI检索30篇),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22项,软件著作权10项,水利先进实用技术3项。促进引黄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35提高到0.484,在用水负增长情况下GDP增加2.4倍。支撑完成水权转换项目122项,年转换水量1.69亿m³,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98亿元。为宁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规划、节水规划、水权管控、地下水管控等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并在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前期研究等国家重大工程规划论证中得到应用。通过西部之光访问学者、高层次人才挂职、行业学会平台、学术会议交流等多渠道支撑宁夏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各类人才14人,推动了高效节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水权水价等先进技术在宁夏的推广普及,全面支撑了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实践与水利科技的发展进步。该成果获得2021年度宁夏回族自治区对外科学技术合作奖。
典型案例
联系我们
负责人:袁少帅
0951-5552261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宁夏回族自治区河湖事务中心、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科学研究院、宁夏回族自治区水文水资源监测预警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