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土壤侵蚀变化量的水土保持治理成效评价技术

发布时间:2021-04-21 17:18:00

该技术成果基于省部计划项目,已获得发明专利“一种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土壤侵蚀变化量实时定量监测方法”(ZL201510471329.0)。

▲技术原理

以土壤流失方程为理论基础,以国产高分遥感影像或低空无人机高分辨率影像等为数据源,以水土保持措施图斑为治理成效评价计算单元,借助遥感及地理信息专业软件计算各水土流失关键因子值,准确获取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开展前后评价区土壤侵蚀量变化值或绝对值,定量反映水土保持治理实施成效,实现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全图斑、全样本评价。该技术方法不依赖野外水土保持监测设施设备,可开展不同空间尺度、不同时间维度治理成效动态评价,具有响应需求速度快、决策支撑能力强、评价结果客观准确等优点。

▲技术特点

(1)该技术以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最大限度降低了对野外水土保持监测所需观测设施设备(小流域卡口站、坡面径流观测场等)的依赖程度,极大降低了治理成效评价成本。

(2)该技术可利用不同尺度、时相遥感影像,灵活完成不同时间空间尺度的治理成效评价目标,实现了治理成效评价从“静态”到“动态”的发展;此外,基于植被指数远期预测结果(植被生长规律),该技术可完成远期水土保持治理成效评价目标。

(3)与传统“典型推算法”、“具体量算法”等相比,该技术方法可实现全样本、全图斑参与治理成效评价计算,可灵活计算水土保持治理开展前后土壤侵蚀变化量的绝对值和相对值,获得精度更高、决策支撑作用更强的治理成效评价结果。

(4)该技术方法以措施图斑为评价计算单元,各措施图斑水土保持措施均一、地形地貌基本一致,所获得评价结果也更为准确、客观,更能反映治理工程实施效果。

(5)该技术方法可计算获得一个综合评价值(土壤侵蚀变化量),为水行政部门监督管理、水土保持规划考核等工作提供更为有力、有效的决策支持。

▲技术指标

(1)一定区域治理成效评价频次≥4次/年。

(2)治理成效评价计算单元水土保持措施准确率≥99%。

(3)20平方公里以内成效评价区域工作响应时间≤15个工作日。

(4)可实现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全图斑、全样本评价,依据植物措施生长规律实现远期治理成效评价。

(5)成效评价结果可直接反映水土保持治理效果。

▲应用范围及前景

适用于水土保持治理效益评价、水土保持治理工程监管、水土保持规划实施考核评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等。

该技术方法已在2018年度水利部预算项目“水土保持业务―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图斑精细化管理”(10个项目)、“2019年广东省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项目图斑精细化管理与治理成效评价”(11个项目)、“福建省2019年度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图斑精细化管理’”(26个项目)等项目中得到充分应用,为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处(农村水利水电处)、广东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处、福建省水利厅水土保持与科技处等应用单位提供了数据支持和技术支撑。

▲持有单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