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山区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成套技术

发布时间:2021-04-21 17:33:00

▲技术原理

根据清洁小流域的具体要求,以“三道防线”为主线,根据流域地貌特点、土地利用特点、植被覆盖率以及水环境状况,并将新农村建设纳入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对治理措施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技术特点

(1)在流域上游实施封育保护,以自然修复为主,部分林草破坏严重的植被状况较差地段实施严格的封禁措施,并适当辅以人工补植树木。

(2)在流域中下游结合农村生活污染和水土流失治理,加强山地景观保护,农村污水采取分片处理方式治理;农村垃圾处理采取村收集、镇运输、县(区)处理的方式实施无害化处理;对破损的梯田、谷坊、塘坝进行修复整理,形成集观赏与经济效益于一身的梯田景观;对村庄实行美化、清理整理废弃地,采取植树、种草、排水、硬化路面等措施,构筑农村庭院景观;对流域存在的废弃矿山进行生态修复,通过护坡、挡土墙和林草措施,做好矿山开创面的修复整理、弃渣控制、边坡稳定等措施;加强小流域内中小型生产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工作,落实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工作。

(3)在流域下游采取近自然治理方式,实施河道治理工作,保留河道自然性,采用的工程措施和林草措施不仅要考虑水土保持功能,而且要把生态与景观相结合,适当安排园林景观树种,满足村民休闲观赏的需求。

▲技术指标

该小流域每年保土1.35万t;流域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达98.7%,林草植被覆盖率达92.5%,根据小流域中径流场实测资料分析,该流域的年平均土壤侵蚀强度为195.5t,由总控制断面测定,该小流域土壤侵蚀模数为196.1t/(km²·a);梯田完好率91.0%,土壤含水率9.74个百分点,最大提高13.4个百分点;化肥使用量237.06kg/hm²;流域内水文条件好,沟道基本就弯顺势,排水畅通,水质达Ⅲ类;沿村沟道排洪能力达十年一遇;污水汇集排到村前排水沟经自然净化,排入村东池塘;垃圾集中堆放,统一处理;无养殖污水随意排放。

丘陵山区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成套技术(A)

▲应用范围及前景

该技术已在江苏连云港丘陵山区推广应用,也可推广应用到周边山东地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项目治理模式研究成果已推广到赣榆区红领巾小流域、青口河小流域、旦头河小流域、石桥芦山小流域、泊船山小流域、徐山小流域等6个小流域的综合治理中,应用效果良好。

丘陵山区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成套技术(B)

典型案例:赣榆县黑林青口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黑林青口河小流域位于赣榆县西部地区黑林镇境内,总土地面积10.35k㎡,水土流失面积10.2k㎡。主要建设内容为新修水平梯田31.5h㎡,营造水保林20.5h㎡,栽植经济林91.5h㎡,封育治理25.5h㎡,梯田埂坡面防护栽植金银花11500株;修建生产道路2.23km,道路绿化4.84km,塘坝护坡4座,拦沙坝4座,配套田间跌水80座,过路涵30座。项目总投资500.69万元,其中工程措施300.94万元、林草措施133.12万元、封育治理措施3.55万元。工程于2013年12月15日开工,2014年8月10日完工。连云港市水利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对该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按清洁小流域治理标准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工程施工中,对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模式研究成果进行了应用,并对研究理论成果进行验证,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模式研究成果在该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应用效果良好。证明了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模式成果的施工程序可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得到广泛应用,施工效率高,综合治理整体效果好,通过一系列的工程措施、植被措施的实施,使小流域土壤提高了抗冲刷能力,具有较好的防治水土流失的效果,具有广泛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持有单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