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超净化水土共治技术
发布时间:2021-04-21 17:37:00▲技术原理
该技术也称为金刚石薄膜纳米协同超净化水土蓝藻共治一体化技术。其装置的核心是金刚石薄膜纳米材料电极系统,具有负电子亲和势,以大地为正极、装置核心模块的电极为负极,实现水中低电压弱电场下集群发射大量电子,形成大量以碳为主骨架的离散结构,与水中有机络合物发生微观电感应、光催化效应释放出高能电子。同时在光照下,发生高效光子吸收和相互作用,及光催化氧化反应,快速提高活性溶解氧浓度,逐渐离散、分解、氧化还原污染物,其中一部分成为微生物饵料,促进有益生物生长,一部分降解为 H2O、CO2等。
▲技术特点
(1)具有立体作用,多组装置协同配合可治理大面积水体;对温度无要求,零度以下也能工作。
(2)可同时治理水体、底泥、蓝藻、重金属污染,省去清除污染底泥费用。
(3)对于水生动植物无害,在恢复环境自净能力的同时有利于激活水体和底泥中的土著微生物恢复生长、生物链重建,恢复良性生态系统。
(4)能治理流动水体,无需添加药剂或菌种。
(5)如遇连续阴雨、台风等天气以及外部污染物持续排入,治理水体水质有一定波动。
(6)装置的安装维护简便。
▲技术指标
(1)协同超净化一体化装置是以纳米金刚石材料为核心的装置,每组装置功率300w,半径在200~500m范围的水体均可得到治理。
(2)综合处理效果为:COD去除率70~90%;氨氮去除率70~90%;总磷去除率50~80%。
▲应用范围及前景
适用于黑臭河道连片治理、大型水体生态修复、流域水源地保护(水库)、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水土净化提升、工业废水净化治理、污水厂出水提标改造、重度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等领域。
该技术从2010年开始研发,目前处于较成熟阶段,中试或实际案例百余项。技术的应用领域主要为大流域水体,对于水质的原始污染浓度没有特别要求,均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典型案例:嘉善塘-枫泾塘水质提升项目。河道长度15公里,一次性投资1500万元,采用协同超净化水土共治技术后,4个月时间内,国考断面在线监测均达到地表Ⅲ类水,达到治理目标。
▲持有单位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