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手机的水稻水分亏缺诊断技术

发布时间:2021-05-14 18:15:00

该技术核心成果基于省部计划项目自主研发。

▲技术原理

水稻水分亏缺导致叶片蒸腾降低,叶片温度随之升高。在水稻各生长阶段,基于水稻叶片温度获得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SI,探究叶片光合指标(气孔导度、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等)与CWSI的定量关系,确定叶片光合能力下降时的叶片CWSI阈值,形成基于冠层温度的水稻水分亏缺诊断方法。采用基于安卓手机平台的Flir ONE红外热像仪,开发了配套的智能手机平台诊断App,并通过App实时读取红外热像仪获取的冠层温度,由App实时计算拍摄目标冠层的CWSI,并根据事先设定的CWSI阈值显示水分亏缺程度。

▲技术特点

(1)充分利用智能手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信息展示能力与良好的人机交互体验,将繁琐的水分亏缺指数计算过程内置到App后台算法,实现作物水分亏缺诊断的实时、实地诊断以及量化诊断结果的图形化展示。

(2)明确节水灌溉水稻各生育期缺水CWSI阈值,形成基于冠层温度的水稻水分亏缺诊断方法。

(3)利用Flir ONE与安卓手机,配套开发成本低、易于操作的便携式实时实地诊断工具。

▲技术指标

(1)冠层温度测量分辨率:0.1℃;

(2)冠层温度测量精度:±2℃;

(3)红外摄像头像素:160×120;

(4)水稻水分亏缺诊断结果:高、中、低、无,App内可设置对应阈值;

(5)可拍摄冠层面积:不大于50m²

(6)数据保存形式:图片及带有地理位置信息的文本保存;

(7)外接Flir one红外摄像头:重量小于100g,累计续航时间30分钟;

(8)安卓手机终端:安卓4.3及以上版本,且手机具备OTG功能。

▲应用范围及前景

适用于节水灌溉管理的稻田,在确定其它作物的CWSI阈值后,也可通过App内修改阈值的方式,应用于其它作物上。

典型案例:昆山锦溪长云灌区项目。在示范区应用该技术产品1套,按照各生育期推荐的CWSI阈值进行灌溉管理,选择田间无水层的晴天正午进行水分亏缺诊断,诊断效率高,200亩的示范区约有30块田,一个农民在1小时能完成一次诊断。相对于常规灌溉稻田,示范区产量指标增加为120kg/hm²,节约用水36.4%,水分利用效率增加8.4%。

▲持有单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