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湖生态补水与地下水回补技术

发布时间:2021-12-30 18:23:00

▲技术原理

该技术集合河道湖泊清理整治与生态修复、多水源调配、地下水回补、水文动态监测、数值模拟、遥感解译、无人机航测等技术与方法,对北方地区尤其是地下水超采地区断流干涸的河道、湖泊实施大规模、长时间生态补水,改善河湖生态环境,回补地下水超采亏空水量,自主形成了集补水水源、补水路径、补水过程、动态监测、效果评估为一体的河湖生态补水与地下水回补创新技术方法体系。

▲技术特点

(1)满足生态补水标准的河道湖泊清理整治技术,对河道、湖泊进行清理整治,为生态补水和地下水回补提供稳定、清洁的输水廊道,恢复河道、湖泊生态环境,增加地下水回补入渗量。

(2)基于多水源联合调配的生态补水技术,针对外调水、当地水、再生水、雨洪水等各类水源,结合河道、湖泊过流能力与防洪等相关要求,实施多水源联合调度,保障良好的地下水入渗回补效果。

(3)生态补水动态监测与效果评估技术,对河湖地表水、影响范围地下水的水量、水质与水生态进行动态监测,合理布置地表、地下监测站点,利用数值模拟、无人机航测、遥感解译等现代技术与方法手段,对河湖水面恢复情况、河湖生态恢复情况、地下水入渗回补情况、地表地下水质改善情况等补水效果进行评估。

▲应用范围及前景

适用于河道清理整治、河湖生态补水、多水源调配、地下水回补、地表地下水资源联合监测、生态补水效果技术评估。

案例1:该技术已应用于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完成的“河北地下水回补生态效果评估”项目中。

案例2:该技术已应用于河北省水利水电第二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的《河北省主要河流生态补水实施方案(2019-2020年)》《河北省主要河流生态补水实施方案(2018-2019年)》中,具体应用范围包括22条河道、25条河渠。补水河段生态环境改善,周边地下水水位回升,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案例3:该技术已应用于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完成的“滹沱河-滏阳河流域平原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项目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持有单位信息